2021年2月26日,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题为“去驯化:一个延长的作物历史”观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目前去驯化研究进展,提出作物进化过程应该从三元结构(“野生植物→...
阅读全文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襄南)近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和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合作解析了棉花纤维素合酶(GhCesA7)的结构,在相关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该研究利用哺乳动物表达体系和冷冻电镜...
阅读全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11种不同理化性质农药在小麦作物中的吸收、传导和累积规律。发现作物根部脂肪是影响农药富集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为优化作物吸收农药模型提供新观...
阅读全文microRNA(miRNA)是作物复杂农艺性状育种的目标,在不同物种中,不同miRNA之间协同作用调整某一特定发育进程。水稻粒形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调控该因素的miRNA网络建成的研究较少。
阅读全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揭示了核糖体蛋白NAL21/RPS3A通过调节生长素响应因子和叶片侧向扩展调节因子的翻译水平来影响水稻叶片宽度的新机制。2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
阅读全文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在农业领域顶尖期刊《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表题为Reduction in weed infest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depletion of the weed seed bank in a rice-wheat cropping ...
阅读全文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我院植保所李社增研究员成功入选2020年享受国务院人员名单,在此向李社增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对于李社增同志在科研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李社增研...
阅读全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22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让渴望一睹月壤真容的网友们大呼过瘾。与此同时,与嫦娥五号相关的另一项科研成果同样令人备受鼓舞。紫花苜蓿、燕麦、水稻等一系列跟随嫦娥五号完成太空之旅.....
阅读全文责编 | 王一 茶轮斑病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 (Pestalotiopsis-like) 引起,在我国茶区广泛发生,且是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病症刚开始出现在叶片的边缘,初期病斑为浅褐色,圆形...
阅读全文病害是造成全球水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三大主要病害。本研究通过T-DNA插入突变体鉴定到一个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均有显著抗性的基因OsMESL。通过...
阅读全文2021年2月8日,国际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刘树生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综述论文,题为 “Virus-induced phy...
阅读全文近日,河南农业大学陈锋教授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8.154)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loss-of-function of the dir...
阅读全文2021年2月1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eLife》(影响因子7.08)在线发表了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培金团队题为 “Volatile DMNT dire...
阅读全文撰文 | 星期一 责编 | 王一 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防御策略来对抗食草动物,比如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捕食者或者产生一系列的防卫化合物。许多植物代谢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对不同食性的食草动物具有...
阅读全文在植物-病原卵菌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利用自身先天免疫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与此同时,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分泌效应蛋白进入植物细胞间隙或内部,干扰植物免疫。因此探究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对于深....
阅读全文